91人成网站色www免费下载_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97在线|亚洲_国产99在线a视频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> 首頁 > 頭條 > 正文

當土地流轉“遇上”互聯(lián)網

——來自湖南省漢壽縣的調查

2017-07-24 15:16:09    記者 顏 珂 

在外做生意小有積累之后,55歲的楊宏好決定回家,當一個種糧大戶??蓪擂蔚氖?,當他回到安徽蕪湖老家,卻發(fā)現周邊已沒有足夠規(guī)模的土地可供耕種。

楊宏好最終還是如愿,地點卻換成了千里之外的湖南。在湖南省漢壽縣巖汪湖鎮(zhèn)金盆嶺村,他一口氣承包了700畝耕地種植水稻。

幫他牽線的并非親友,而是一家名叫土流網的互聯(lián)網公司。過去的7年多時間里,超過1億畝的農村土地經營權在這家公司的互聯(lián)網平臺上實現了流轉。

當傳統(tǒng)觀念中的土地流轉仍只停留在臨近周邊的地域范圍時,更大空間內的土地資源配置已在互聯(lián)網上蓬勃發(fā)展,不僅如此,當土地流轉“遇上”互聯(lián)網,一些奇妙的“化學反應”也正悄然發(fā)生。

彌合土地流轉的信息鴻溝

楊宏好的決定看似大膽,其實經過了多方考量。

漢壽地處洞庭湖區(qū),與蕪湖氣候條件相近,灌溉條件也不錯,對于熟識水稻種植的楊宏好來說,技術上不存在什么難度。他所流轉的700畝水田,來自當地一位種糧大戶的二次流轉,無需再同當地農戶過多接洽,這也給他省下了不少精力。同樣具有誘惑力的是租金,每畝每年530元。在他的老家,每畝租金一年大約在650元到700元之間。

“都是種水稻,到哪兒不一樣?”楊宏好說。

話雖說得輕松,但若沒有互聯(lián)網上的信息,很難想象一位安徽農民會跑到湖南來種地。囿于信息傳播的局限,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農村土地流轉,其流轉半徑基本都在縣域之內。這也正是土流網CEO(首席執(zhí)行官)伍勇嘗試“互聯(lián)網+土地流轉”的初衷所在。“最開始,就是想解決土地流轉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。”伍勇說。

這位來自湖南省隆回縣的80后,早在讀書時期就幫父親在網上賣起了當地的特產金銀花。后來,農村土地流轉興起,他留心到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:從幾塊錢到上百塊,即使條件相差不太多的土地,流轉價格卻相差巨大。“這說明土地資源沒有得到優(yōu)化配置。”在他看來,問題出在信息不對稱上。

2008年,伍勇決心一試,利用互聯(lián)網的獨特優(yōu)勢,彌合土地流轉的信息鴻溝。

最初的試驗地點在成都,收集土地信息全靠自己跑,一開始還常常被誤解:“你們這是要倒賣土地嗎?”伍勇只得反復解釋,只是為土地流轉搭建一個服務平臺。

2009年6月,這個取名“土流網”的服務平臺正式上線,不過8年時間,其迸發(fā)的活力令人驚詫:在土流網上掛牌的土地流轉面積從最初的零星少數,已發(fā)展至今天的3.5億畝,其中,交易面積10015萬畝,注冊會員近95萬。

進入土流網主頁,就等于進入了一個巨大的土地流轉信息集散地——業(yè)務涵蓋國內所有省份,從耕地到林地,甚至農村廠房,海量的土地流轉信息可供選擇;每一塊土地都標明著具體位置、規(guī)模大小、規(guī)劃用途,還有實地照片;訪問者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,精準挑選自己中意的地塊。

土地流轉的線上“紅娘”

去年10月,土流網設在漢壽縣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正式運營。距今不過8個多月時間,業(yè)務經理張波已把漢壽所有行政村“掃”了個遍。

最基礎的工作是找地源信息。哪里的土地有流轉需求?張波跟同事們一道,挨村打聽核實。信息不斷在網上發(fā)布,前來看地的客戶也多了起來,天南海北,一到漢壽,首先找的就是土流網的服務中心。

在漢壽縣龍?zhí)稑蜴?zhèn)蓮荷塘村,全村可流轉的數千畝土地全部搬到了土流網上。張波跟同事們一道牽線搭橋,促成了600畝的苧麻種植基地、150畝的大棚蔬菜基地。目前鄉(xiāng)村旅游項目正在洽談之中。

“沒有土地流轉,農村的潛力沒法挖,沒有信息平臺,土地流轉成不了規(guī)模。”村支書余孝前,本就盼著利用村里山水俱佳的生態(tài)優(yōu)勢發(fā)展產業(yè),眼下,目標正在迫近。

從正式運營至今,漢壽縣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已促成7筆流轉交易。“我們就是土地流轉的線上‘紅娘’。”這個比喻,至今仍是張波用得最多的自我介紹。

盡管互聯(lián)網上無界限,但讓承租人跑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搞土地流轉,多少會有些許顧慮。2012年開始,土流網成立線下流轉中心,開始了線上線下同時發(fā)力。流轉服務中心聘請當地有聲望、懂農業(yè)的人加入,成為土流網設在廣大農村的座座“基站”。

這種線下的布局甚至催生了一個新的熱門職業(yè)——土地經紀人,他們活躍在土地流轉的一線,為土流網提供基礎的地源信息。據統(tǒng)計,截至目前,土流網在全國布局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已達292家,土地經紀人超過1萬人。

其實,土地流轉的活兒,政府一直在推動。在漢壽,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縣土地流轉中心,縣農經局的網站上,每天都有土地流轉的信息發(fā)布。在漢壽縣農經局副局長李娟看來,土流網的進駐,用市場化的力量,為當地土地規(guī)模化經營按下了快進鍵,“他們更主動,更專業(yè),也促進了土地流轉的規(guī)范化。”據統(tǒng)計,2015年,漢壽縣土地流轉40.35萬畝,流轉比例為43.64%,截至目前,土地流轉規(guī)模已攀升至48.67萬畝,流轉率提升了大約9個百分點。

推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

漢壽縣蔣家嘴鎮(zhèn)玉佛庵村的養(yǎng)殖大戶肖新秋,今年鼓足了勁要打場翻身仗。

肖新秋是當地老牌養(yǎng)殖大戶。在玉佛庵村,他承包的800畝水面養(yǎng)魚已有8年,去年嘗試了一把多元化,養(yǎng)了7000只鴨,不想遇上行情低谷,重重摔了一跤。

“一把虧了38萬。”肖新秋的資金鏈,頓時緊了起來。

他開始跑銀行找貸款,門檻不知邁了多少遍,被告知以他的條件僅能貸到5萬元的小額貸款,“太少了,解決不了啥問題。”偶然中看見土流網在漢壽的流轉服務中心門店,肖新秋進去一問,事情居然有了轉機。

在土流網的幫助下,肖新秋用水面流轉經營權作抵押,拿到了40萬元的授信。這筆錢成了他今年養(yǎng)魚的啟動資金,“聽說今年魚價比去年高了不少,應該可以把去年的損失補回來。”

肖新秋趕上了好機遇。漢壽是湖南省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試點縣,去年9月,又開始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“銀行+擔保+土流網”模式。

“土流網的加入,解決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配套服務問題。”中國郵儲銀行漢壽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,土流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:一是評估,土流網可綜合參考近期同類市場交易動態(tài)數據及相關價格,同時針對土地地理位置、交通便捷性、土地平整度、酸堿度及周邊配套設施等方面確定評估價值;二是處置,土流網擁有全國性網絡發(fā)布土地流轉信息平臺,使得流轉信息發(fā)布更廣,大大促進流轉處置成功率的提升。

事實上,這兩點均是眼下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難點所在。根據土流網提供的數據,截至今年6月,土流網參與的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發(fā)放余額已達8000萬元。伍勇認為:“在推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方面,我們提供了市場化的解決方案。”從長遠看,憑借多年積累的大數據和土地經營權的“變現”優(yōu)勢,“互聯(lián)網+土地流轉”的發(fā)展模式充滿無限可能。

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weuufuk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