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11-21 08:53:24
【核心提示】吉縣因壺口瀑布而名揚四海,奔騰洶涌的黃河,帶給了吉縣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和村莊很多變化。新農村,煥發(fā)新動力,在全省大力發(fā)展文旅產業(yè)之時,這些村落竭力展示著自己的風采,締造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。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采訪團此番行走吉縣,看到幸福和滿足,是當地老百姓呈現的最真實的生活狀態(tài),大家為了美好日子努力奮進的精神面貌,是留給采訪團最大的感受。
吉縣因壺口瀑布而名揚四海,奔騰洶涌的黃河,帶給了吉縣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和村莊很多變化。新農村,煥發(fā)新動力,在全省大力發(fā)展文旅產業(yè)之時,這些村落竭力展示著自己的風采,締造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。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采訪團此番行走吉縣,看到幸福和滿足,是當地老百姓呈現的最真實的生活狀態(tài),大家為了美好日子努力奮進的精神面貌,是留給采訪團最大的感受。
文明村里說文明 旅游戰(zhàn)線排頭兵
說起吉縣屯里鎮(zhèn)太度村,那真是一段傳奇。
昔日,這里民風刁悍,打架斗毆司空見慣,是縣公安局的包點村。如今,這里不僅成為了全國文明村,而且還大力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,形成了旅游+農戶的良好態(tài)勢,是人祖山景區(qū)周邊的一個特色村莊,成為吉縣的又一張文旅名片,而且還是周邊村落爭相效仿的對象,帶動了屯里鎮(zhèn)其他村落的旅游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初次聽說太度村,是因為這里有兩位“名人”。一位是侍奉養(yǎng)父母的第四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蘆來柱;一位是為村民義務普法近30年的臨汾市公益人物,今年已經92歲高齡的胡祖金。
1990年,胡祖金退休后回到太度村。當時村子里一片蕭條破敗,村民之間矛盾重重,老人普遍得不到良好贍養(yǎng)常被虐待??吹竭@一現象,胡祖金把普法當作突破口,辦起了普法教育的板報,成立了“老齡協會”。誰家有爭吵,或者誰家子女不安分守己,他就帶著村里的老人們去調解。同時,胡祖金還辦起了“曬被子”大賽,每到重陽節(jié),各家都要拿出老人們的被子進行評比,從被子的新舊厚薄軟硬看是否對家中老人盡孝。
迄今為止,大賽已經延續(xù)了29年,村民們的道德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,誕生了越來越多愛老、敬老的模范,“好媳婦”“好兒子”“誠信模范”的照片和事跡,登上了村民們自發(fā)建立的“村德村史館”,久而久之,形成了“多表揚、少批評、啟發(fā)自覺”的鄉(xiāng)村建設準則,極大地增加了大家對故鄉(xiāng)的榮譽感和自豪感。
“以前人們提起太度村都頭疼,因為賴小子太多。現在提起我們村,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,我們村的人不僅講文明禮貌,而且還出去了很多知識分子。就以村德村史館為例,建成后是村民們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,也是我們自我表揚的陣地,很多村還來我們這兒學習呢。”提起今日的太度村,老支部書記、也是該館的“義務解說員”周吉祥頗為自得。
其實,太度村的好,還得你親自到現場來感受,因為整個村子已經發(fā)展成了十里八鄉(xiāng)中赫赫有名的休閑村,村內有“小吃一條街”、有各種特色的農家小院和休閑小屋。每逢節(jié)慶時來到太度村,你可以在“俺村第一課”的小院里聽胡祖金老先生講述太度村的故事,也可以在農家茶館里喝一杯香茶,賞一賞花,抑或是在其他小院里,品嘗一下當地的特色小吃。
今年77歲的林桂蘭當年從河南逃荒至此落戶,作為村里發(fā)展的一個見證者,林婆婆非常感慨,她沒想到以前一個亂村能變成現在這樣美好的模樣,尤其是現在全村發(fā)展旅游事業(yè)后,她又忙碌了起來,能在自己小院里跟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談天說地,別提多高興了。
自己院子里把錢賺 小媳婦們勁頭足
提起桑峨村,吉縣當地有一句順口溜,“西山納涼桑峨村,有山有水有木屋……”桑峨村在旅游發(fā)展道路中,抓住了村內有河,村旁有樹林的特點,著力打造避暑休閑的場所,開辟了農家小院、小木屋等民宿。與此同時,村內還建起了牡丹園、采摘園,為吸引游客增加了籌碼。
走進桑峨休閑娛樂度假村,你能看到排列整齊的農家小院,都是百姓家自己的房子,他們選擇以房屋的形式入股,參與度假村的建設,家里的成員可以到公司上班,就負責打理自己的小院,并為游客服務,不僅月月有工資,還能在年底的時候參與分紅。
“我們主要采取的就是公司+農戶的形式,鼓勵大家參與。村里的媳婦們不用出去打工,在自家院子里就能把錢賺了,還不耽誤照顧孩子。”度假村負責人陳永香告訴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采訪團記者。
從去年5月開始營業(yè)至今,前來桑峨村的人絡繹不絕,尤其是夏天舉辦的納涼節(jié),一天的人流量有上千人。陳永香說:“小媳婦們一年的工資收入大約3萬元,到了年底還有分紅呢。”
如果你沒有房子入股的話也不怕,度假村里,村民們還能選擇在采摘園里打工。因為都是沒有上過化肥的蔬菜和水果,采摘園的生意非常火爆。
遇到淡季人少時,小媳婦們也不會閑著,她們把院子里的辣椒收起來,利用最傳統(tǒng)的方法,用石磨磨成辣椒醬;還把甜甜的蘋果烘干做成果干,最大程度保留了蘋果香甜可口的味道。
陳永香告訴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采訪團記者:“我們的這些農副產品目前雖說還在摸索階段,但是供不應求,很多外地客人品嘗了我們的產品后,都讓我們快遞到家呢。”
從桑峨村到人祖山,開車需要10分鐘的路程,就是借著這個便利條件,勤勞的桑峨人抓住機會,用自己的雙手來勤勞致富。
電商平臺銷售吉縣蘋果 一年四季可品吉縣味道
“有了冷庫之后,我們能確保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吉縣蘋果,而且可以網上下訂單,方便快捷。”在吉縣林富源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,董事長張衛(wèi)平告訴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采訪團記者。目前該公司的冷庫是全縣規(guī)模最大的,年儲蘋果可以達到近2萬噸,而且剛剛投入使用的電商孵化基地,已成功將吉縣蘋果推向了天貓、京東等網絡銷售平臺,為吉縣蘋果的銷售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全面出擊。
吉縣是全國蘋果最佳優(yōu)產區(qū)之一,吉縣蘋果享譽全國。全縣32萬畝耕地,有28萬畝種了蘋果,年產的優(yōu)質蘋果已經達到28萬噸。如何把這些蘋果賣出去是個難題。張衛(wèi)平就想著如何能為果農分憂,搭建一個果農和市場對接的平臺,所以他們采用了農戶+公司+合作社的模式,不僅幫果農提升種植品質,同時公司還負責收購果農的蘋果,按照蘋果大小進行分級,最后銷售到全國各地去。為此,還設計了不同樣式的包裝箱,便于游客攜帶和長途運輸。
在倉庫內,有幾十位工人正在挑選蘋果,按照蘋果的等級來入庫,一旁站著專程來購買蘋果的廣西玉林水果商。其中一位經銷商告訴山西晚報記者,在廣西玉林,老百姓只認吉縣蘋果,都認為這是最好的蘋果。
在林富源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采訪時,正好趕上雙十一網購熱潮,一旁的電腦上不斷提示有新訂單,采訪團見到有一位網友甚至一下購買了十箱,足見大家對于吉縣蘋果的喜愛。不出3天時間,他購的蘋果就將順利收到。
張衛(wèi)平說,在不久的未來,通過電子商務平臺,吉縣的小雜糧以及眾多農副產品,也要紛紛上網,共同打響吉縣品牌。(孫軼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