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2-11 09:19:11
本報記者 何星輝 實習生 洪 永
第二看臺
不久前,“2016—2018年度無機化工科技獎”頒布,藍偉光團隊研發(fā)的納濾膜提鋰新工藝獲得了技術發(fā)明獎。
這不是藍偉光第一次獲獎。
自上世紀90年代與“膜”結緣,各種獎項和榮譽便紛至沓來,他也借由相關技術和產品,成就了億萬身家。
而今,身為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的藍偉光,將目光投向末端凈水。“不僅要讓公眾喝上放心水,更要讓水安全意識深入人心,這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他說。
使新加坡實現(xiàn)“另一次獨立”
上世紀80年代,從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(yè)后,藍偉光被分配到集美大學水產學院任助教。
彼時改革開放潮起,這位身處經濟特區(qū)的年輕人躍躍欲試。3年后,藍偉光果斷“下海”,可他不僅沒賺到“第一桶金”,還狠狠地摔了個跟頭??嗫嘀伟肽甑拿姘鼜S,終因資金緊張與人員流失破產了。
而后,藍偉光在1991年赴新加坡留學。
作為一個人口密集、淡水資源有限的島國,水源供應是困擾新加坡的一大難題。為解決水危機,新加坡一度將目光轉向四周的海洋,希望借助高新技術實現(xiàn)海水淡化。但以相變?yōu)楹诵牡恼麴s淡化技術,成本高且可能帶來嚴重的能源問題。
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博時,藍偉光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:用不涉及相變、能耗較低的膜分離工藝取代傳統(tǒng)的海水淡化技術。在此后的研究中,藍偉光發(fā)現(xiàn),用膜技術回收凈化廢水的成本和能耗比海水淡化要低,處理起來也更方便。藍偉光由此入手,成功研發(fā)了基于膜分離過程的“新生水”生產工藝。
通過6.5萬次以上的測試,“新生水”水質遠高于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規(guī)定的飲用水標準,成為新加坡“四大水喉”之首。更重要的是,“新生水”的成功研發(fā),使新加坡擺脫了對馬來西亞水源上的依賴,外界譽之為“新加坡的另一次獨立”。
那一年,藍偉光28歲。
白手起家造出“中國膜”
博士畢業(yè)后,藍偉光在新加坡一家水處理廠做到了高管,而后回國創(chuàng)業(yè)。
這次,藍偉光選擇在最熟悉的膜科技領域創(chuàng)業(yè)。32歲的他在廈門火炬創(chuàng)業(yè)園創(chuàng)辦了三達膜科技(廈門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三達膜科技),白手起家研發(fā)“中國膜”。
上世紀90年代初,基本沒人知道“膜”的概念。與傳統(tǒng)過濾不同,膜可實現(xiàn)料液在分子范圍內的分離、純化和濃縮。藍偉光率先將這新型膜分離技術引進到國內,并把它命名為納濾技術。
藍偉光說,因為我國分離純化的工藝與裝備水平與國外相比有巨大差距,當時國內醫(yī)藥化工企業(yè)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水平,遠低于國外龍頭企業(yè)。
面對這一現(xiàn)狀,藍偉光研發(fā)了一系列基于膜分離過程的醫(yī)藥化工產品生產新工藝,并為客戶量身定制差異化的膜分離設備,使之與上下游工藝相整合,形成了以膜技術為核心的分離純化解決新方案,從而達到提升生產效率、降低資源消耗的目的。
為拓展市場,藍偉光每天開著小皮卡,載著實驗設備到各家藥廠,免費幫它們做分離實驗。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,曾不被認可的“膜”技術,漸漸走進人們的視線。藍偉光團隊在國內率先將納濾技術應用于醫(yī)藥、食品、化工等領域,并將超濾、納濾和連續(xù)離交技術耦合一體,綜合運用于維生素C、青霉素的生產,幫助傳統(tǒng)工業(yè)實現(xiàn)分離純化升級改造。
2003年,三達膜科技經重組后在新加坡上市,時年39歲的藍偉光成了廈門家喻戶曉的創(chuàng)業(yè)模范。
把更多精力放在水科普上
自小長在農村的藍偉光,至今記得小時候的一件事。
那時,農民一噴灑農藥,田里就有死魚出現(xiàn),小伙伴們會把它們撿回家解饞。每當這時,藍偉光的母親總會說:“魚都能被毒死,田里的水會流入溪河,這水還能喝嗎?”
這些片斷,讓他對飲用水安全問題特別敏感。
藍偉光說,早些年,由于對污染危害的認知不足,導致一些半衰期長、難以分解的化學物質被排入水中。而自來水廠傳統(tǒng)凈水工藝,即便經過提升改造,也對這些污染束手無策。
進一步說,即便水廠出水達標,經過綿長的輸水管網及管理欠佳的高樓水箱,到了住戶的水龍頭,自來水的安全性也難以保障。
怎么辦?藍偉光認為,必須通過終端凈水、末梢把關的方式來確保飲水安全。
2008年,藍偉光團隊研發(fā)出無機陶瓷納濾膜芯,遠超當時被廣泛使用的反滲透膜濾芯的性能。
這一技術,榮獲2016年度廈門市專利獎唯一的一項特等獎,隨后又獲得了中國發(fā)明專利優(yōu)秀獎;以此為核心開發(fā)的真凈水裝置,則獲得了由科技部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等聯(lián)合頒發(fā)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。
但“膜”術非魔術,讓水真正變干凈并不容易,更不容易的是水科普。現(xiàn)在,藍偉光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科普和建言上,“改變觀念是更難的事”。
水未凈,藍偉光說自己的腳步不會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