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人成网站色www免费下载_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97在线|亚洲_国产99在线a视频

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謹防“新型農業(yè)”投資陷阱

2019-08-09 17:03:16   

楊玉龍 

當下,不少地區(qū)正在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、農業(yè)公司等新型農業(yè)經營主體,這本應成為農業(yè)現代化、農民致富的有效渠道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打著“新型農業(yè)”“互聯網+農業(yè)”等幌子,通過搞“共享農業(yè)”、辦“合作社”等手段,編造出種種吸引眼球的賺錢噱頭,許以高額回報,引誘農民參與投資。 

打著“新型農業(yè)”幌子坑害農民,無疑危害甚大。一些農戶不僅會因此遭受一定損失,還可能因此致貧。比如,有個別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圈了大家的錢,經營不善倒閉或“跑路”,一些農民辛苦攢下的錢“打了水漂”,這些錢很可能是他們一輩子的積蓄。 

對于此類“新型農業(yè)”投資陷阱,完善相關法規(guī),依法強化打擊是根本。比如,今年1月份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檢察院、公安部印發(fā)《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》,旨在更加有效地依法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、集資詐騙等犯罪活動。各地應積極行動起來,強化監(jiān)管與執(zhí)法,讓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的不法行為無處容身。農業(yè)、公安、金融、市場監(jiān)管等部門要建立常態(tài)化協作機制,對宣稱高額回報、發(fā)布集資信息的“新型農業(yè)”主體加強排查清理,以消弭市場亂象,填平各類金融類陷阱,同時起到“正本清源”作用,讓正規(guī)的涉農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居民。 

同時,增強廣大農民的防范能力也很重要。政府相關部門可通過開展相關知識培訓,或借助各類媒介宣傳,引導農村群眾克服貪利心理,尤其是加深對“新型農業(yè)”常用套路特點的了解,增強其辨別能力。廣大農民也應與時俱進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,遠離“新型農業(yè)”投資騙局和陷阱。 

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weuufuk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