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人成网站色www免费下载_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97在线|亚洲_国产99在线a视频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> 首頁 > 農機 > 正文

大型農機在麥田里“撒歡兒”

2019-08-09 17:45:49   

大型農機在麥田里“撒歡兒”

今年夏糧,安陽小麥畝產比上年增長12.3%,迎來了又一個豐收年。豐收的背后,遍布全市鄉(xiāng)村的農機合作社功不可沒。

仲夏時節(jié),記者走進安陽市多家農機合作社探訪,親眼看到農業(yè)生產方式翻天覆地的新變化,親耳聽說農業(yè)產業(yè)正大有奔頭,親身感受豫北糧倉的基石正在夯實……

做農機服務,想賺到錢,就必須當好‘田保姆’,只要農民有需要,你能服務上,就能賺到錢。

從“一家一戶”到“抱團發(fā)展”

時下,安陽市擁有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235個,擁有各類機具9830萬套,服務農戶11.1萬余戶。

7月11日,一走進湯陰縣國臣農機合作社的大院,但見眼前排列著聯(lián)合收獲機、播種機、旋耕機、翻轉犁、深松機……各種農用機械,宛如一場“閱兵式”,讓人大開眼界。

“過去,我最怕夏收。全家老少全上陣,20多畝地總要忙上二三十天。”合作社領頭人史國臣是湯陰縣蔡園鎮(zhèn)葛莊村村民。聊起昔日的農事來,他仍是滿嘴苦澀,“老輩人說,‘女人怕坐月子,男人怕割麥子’。那時候收割全靠鐮刀,每家都是忙得不可開交。”

“后來,有農戶買了收割機,請人家?guī)兔π枰抨?。有時怕變天,等得好焦心!”每到麥收季,在山西打工的史國臣都要返鄉(xiāng)搶收。年復一年,眼瞅著身邊干農活的老人、婦女越來越多,他想,“70后”不愿種地,“80后”不會種地,“90后”不提種地。今后誰來種地?怎么種地?一向愛琢磨的史國臣從中嗅出了“商機”。

2013年秋天,打工賺了錢的史國臣,決定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“還干咱莊稼人的老本行,和土地打交道。”當年,他一下子就買了3臺拖拉機,隨后又買了聯(lián)合收割機、翻轉犁……“不僅為自家干活輕松,也更多地為其他農戶提供上門服務。”他說。

與此同時,越來越多的農民也想掙脫傳統(tǒng)耕種模式的束縛,從土地上跳出來。

“6畝地辛辛苦苦干一年,好年景也就賺五六千元錢。兒子在外面打工一個月,就是三四千元。孩子們說,農忙時回家干趟活,又搭盤纏又誤工,不劃算。”村民裴平說。

50多歲的葛紅濤家有7畝地,孩子外出打工,他找到史國臣說:“我貴賤不種了,土地流轉給你吧。”

土地流轉、代管形成了大趨勢。史國臣扳著手指告訴記者:“第一年流轉土地300畝,第二年800畝,第三年2000畝……如今,我手中流轉的土地有4200畝,全程托管土地9000畝,加起來有13200畝。”

隨著流轉和“入托”的土地增加,2014年2月,史國臣拉起五個親朋好友組建了農機合作社。有的投資,有的用農機入股。國臣農機合作社越來越強大,現有社員80多戶。土地流轉和托管化零為整,讓農機合作社和農戶實現了雙贏。

從“單一服務”到“一條龍服務”

如今的莊稼活,越做越“洋”氣。

“做農機服務,想賺到錢,就必須當好‘田保姆’,只要農民有需要,你能服務上,就能賺到錢。”湯陰縣瑞城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申國希坦言。

過去糧食晾曬,需要大量的人手,時間長達兩個月。申國希用機器換人,由自然干燥向機械化干燥轉變,一下子購買了4臺烘干機,破解了糧食晾曬難題。不少種糧大戶和種糧合作社前來加工。他興奮地說:“小麥今天在地里,明天就能變成錢。”

除了傳統(tǒng)業(yè)務,現在農機合作社可以承接各種新型業(yè)務,包括農機推廣示范、農機業(yè)務培訓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種植、土地深松、深耕等內容,服務范圍越來越廣泛。

湯陰縣國臣農機合作社開展全方位服務,就拿種玉米來講,從收到運輸,還有切稈、犁地、耙地等一條龍服務。

據介紹,目前安陽市的農機合作社已開拓出多樣化的服務模式,既有“菜單式”、也有“保姆式”“承包式”等,服務領域不斷拓寬,形成了少數人種多數田、少數人幫多數人種田的喜人局面。

“安陽農機合作社的服務范圍,從單一項目向一條龍服務轉變,一方面使農村的經濟結構和產業(yè)結構得到優(yōu)化,增強了農業(yè)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,同時也實現了區(qū)域化種植、規(guī)?;鳂I(yè)、集約化經營的目的,經濟效益凸顯。”安陽市農機局副局長路江洲說。

從“樣本示范”到“普及應用”

新型農業(yè)機械用具層出不窮,應讓其盡顯科技魅力,助推農業(yè)現代化。近年來,安陽市農機部門用示范帶動新型農機使用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加快農機新技術、新機具的應用,簡化補貼手續(xù),讓購機戶辦理手續(xù)“最多跑一次”,讓政策接地氣。

秸稈打捆機問世后,安陽市農機部門下基層推廣,讓生產廠家進行示范。安陽縣海陸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馬海陸看過樣機后,當下購置了秸稈打捆機、玉米秸稈回收機。這些新農機在夏收中派上了用場,將1500多畝地麥秸稈打成捆,他們以每噸300元的價格,銷售給了一家餐具加工企業(yè)。“下一步我打算創(chuàng)辦一個大型養(yǎng)牛場,讓秸稈過腹還田。”馬海陸說。秸稈回收再利用帶動了下游企業(yè)發(fā)展,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和安全隱患,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。

據統(tǒng)計,去年以來,安陽市農機合作社購買秸稈處理機械698臺,完成小麥秸稈機械化還田305.2萬畝,還田率99.1%。

以前種地算大賬,現在農機合作社種地算細賬。安陽市農機局農機管理科科長趙飛說:“在普通大田,以前玉米按斤播種,一畝地約莫播個七八斤,心里沒個準數,還容易漏播,苗出多了還得疏苗。”他說,“當下有的農機合作社已購買氣吸式精準播種機。它能夠單粒播種,株距、行距可任意調整,不受速度限制,能實現一穴一粒,精密播種。一畝地播種玉米種子四五斤,節(jié)省近一半種子,農機合作社都是幾千畝地,該節(jié)省多少錢。還節(jié)省大量間苗的勞力。”

安陽市農機部門還在林州市、內黃縣、龍安區(qū)建立生產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項目基地,讓先進的農機設備盡快在大田中發(fā)揮效應。在花生之鄉(xiāng)的內黃,他們推廣專用機械,使花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65.8%。

層出不窮的新型農機也吸引了眾多農機合作社。馬海陸到一家農業(yè)科研單位辦事,看到一臺衛(wèi)星平地機,仔細觀察,詳細詢問,還專門到生產廠家考察精準農業(yè)。得知使用這種機械平整土地后可節(jié)約澆水成本30%,還能提高產量后,馬海陸十分動心。“以后肯定要繼續(xù)增添新型農機具,向無人駕駛、精準作業(yè)方向努力。”談到今后的打算,馬海陸說。

在農機合作社的下一步發(fā)展上,安陽市農機局副局長路江洲認為,努力培養(yǎng)造就一支懂農業(yè)、愛農村、愛農民的一線農機人才隊伍,加快推進農機化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希望的田野上,各種農機正“撒歡兒”。伴隨著農機的轟鳴聲,讓農民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(yè),這樣一個夢想正在逐步變成現實。

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weuufuk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