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5-26 16:37:30
5月25日下午,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之前,大會啟動第二場“代表通道”采訪活動,6位代表應邀接受了記者提問。其中,全國人大代表、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(zhèn)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講述了如何利用互聯網,將小山村鏈接到大城市的故事。
李君談道,在日常的工作履職中,他常用拍視頻的方式,反映岫云村的生活面貌,“兩會開幕前夕,我也拍了一些短視頻,傳到我的抖音號上,都是我們村的老年人非常幸福的笑容。這個視頻很火,有200多萬的播放量,點贊留言都有好幾萬條。很多網友說,被我們村里這些老年人的幸福所感染。”
“5月20日,我在抖音直播間開了個群眾會。以前開群眾會,最多來個百十來人,因為村里都是一些老年人,很多年輕人在外務工,那天晚上圍觀的至少上萬人。”李君說,互聯網能夠更好更快地傳遞信息,對于基層治理的現代化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。
李君有個觀點,在山區(qū)農村,農產品要想賣得出、賣得好,營銷手段的現代化很重要。“在我們村有個貧困戶,以前在村里可以說是出了名的‘臟亂差’,2015年,我們把他家養(yǎng)的兩頭肥豬在網上拍賣出7600塊錢的高價,而當時的市場價最多賣3000塊錢。從這以后,他有了精氣神兒,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打掃衛(wèi)生,養(yǎng)雞養(yǎng)鴨養(yǎng)豬,現在每年在家里也能掙個兩萬多塊錢。”這樣的一次經歷,讓李君看到了互聯網營銷的優(yōu)勢,“互聯網能讓好產品賣出好價格。”
今年是決戰(zhàn)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,李君格外關注貧困地區(qū)貧困戶的農產品上行問題。他認為,岫云村作為秦巴山區(qū)一個非常普通的小山村,之所以能夠擺脫貧困,過上現在的好日子,主要歸結于三個方面的原因:一是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,二是老百姓很勤勞,三是趕上了互聯網這個好時代,用好了互聯網這個工具。
2017年,岫云村在李君的帶領下,全村人養(yǎng)殖家禽,并在成都開設了首家扶貧體驗餐廳。這一舉措實現了城市消費需求和農村生產的有效連接,通過互聯網構建“岫云村”餐飲品牌,實現了整村脫貧,還帶動了周邊近100個村的留守群體和貧困戶共同致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