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4-25 09:27:53
桃花夭夭,淥水盈盈,四月的黃龍縣崾崄鄉(xiāng)又開啟了一波“農忙熱”。走進白城橋村邢家塬村組新建的百畝蘋果示范園,村民們正在為新栽的果樹“穿黑襪”,剛鋪好的黑膜一排排、一列列,甚為壯觀。
“去年,我的15畝果園收入將近16萬元。咱村這果子質量好,收購商早早就過來訂完了,根本不愁賣。”邢家塬村村民孫新民高興地說。今年,村黨支部發(fā)展集體果園,他又把自家的10畝地流轉給了集體,家里又多了一項收入。
今年61歲的黨員李瑞云種植蘋果30多年了,憑借著過硬的技術,他不僅成了村里的種植大戶,還擔任村里的“綠色課堂”蘋果技術的主講師,成了村上有名的“土專家”,學雷鋒日、主題黨日里總能看到他的身影活躍在群眾中間。村上發(fā)展百畝新建蘋果示范園,他自告奮勇負責技術指導,不時地來到園子轉一轉、看一看,幫助村民解決技術難題。
“去年,我靠10畝蘋果收入了10萬元。我相信,只要好好管理,收益會越來越好。”脫貧戶魯四平依靠發(fā)展蘋果產業(yè)走上了致富路。
蘋果成了白城橋村的支柱產業(yè),截至目前,蘋果種植面積超過1300畝,總產量達3000噸,產值約300萬元。
白城橋村黨支部書記高四平介紹,今年他們流轉了8戶村民的土地發(fā)展百畝延富8號喬化蘋果,下一步他們將著力打造深山油松意境之美與打造精品蘋果園相結合,在打生態(tài)牌的同時,積極打造集促銷、旅游觀光、采摘體驗于一體的蘋果產業(yè)示范園,不斷推動村集體經濟有效積累,持續(xù)鞏固脫貧成效。
據了解,該鄉(xiāng)已初步形成以魯家塬、太地塬、邢家塬為中心的千畝以上優(yōu)質蘋果產業(yè)帶。2020年,魯家塬建成果蔬倉儲中心,延長了貯藏期和保鮮期以及銷售貨架期,打破了崾崄本地蘋果銷售淡旺季的局限,讓好蘋果賣出了好價錢,果農們有個好收入。如今的崾崄果業(yè)發(fā)展正不斷向現(xiàn)代化、產業(yè)化、規(guī)?;?、集約化轉變,采取“龍頭企業(yè)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引進龍頭企業(yè)、合作社進行經營和示范帶動,逐步發(fā)展壯大蘋果產業(yè)。在蘋果產業(yè)扶貧政策的帶動下,千余名果農從中受益,20余戶困難群眾通過土地流轉、果園務工、參股分紅等方式實現(xiàn)了脫貧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