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人成网站色www免费下载_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97在线|亚洲_国产99在线a视频

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穩(wěn)住糧食安全“壓艙石”——我國糧食實現七連豐背后的財政力量

2022-01-05 15:53:16   

國家統(tǒng)計局近日發(fā)布數據稱,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657億斤,比上年增加267億斤,增長2.0%,全年糧食產量再創(chuàng)新高。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喜獲糧食豐收,振奮人心。

據悉,我國全年糧食產量已經連續(xù)7年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,為經濟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和促進國家總體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無糧不穩(wěn)。近年來,中央財政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,持續(xù)加大資金投入力度,不斷加強和完善農業(yè)支持保護政策體系,各種惠農政策綜合發(fā)力,提高農民糧食生產積極性,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。

“一系列真金白銀惠農政策的綜合發(fā)力,地方政府層層壓實,克服了影響種糧的各種不利因素,讓農民種糧更有底氣、更加安心,糧食產量連創(chuàng)新高,財政政策功不可沒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(fā)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
為種糧農民提供全程全方位保障

記者從農業(yè)農村部了解到,雖然今年全國秋糧產量有增有減,但總體來說,增的比減的多。其中,河南、山西、陜西等地今年因嚴重的洪澇和干旱,秋糧出現減產情況,但其他主產區(qū)多數增產,尤其是東北地區(qū)。

今年50歲的李占國是吉林省吉林市經開區(qū)寇家村的種糧戶。前不久,他剛收割完家里種的水稻和玉米,“今年水稻收成不錯,畝產在1600斤以上,品質也好,最重要的是收購價格很理想。”

他告訴記者:“種糧有錢掙。每年春秋兩季,‘一卡通’上都會到賬兩筆種糧補貼。而且水稻一收割下來,就有收購商圍上來談價錢,談好價錢后直接收走。”

李占國“種糧有錢掙”的背后是包括種糧補貼、糧食最低收購價收購、農機購置補貼在內的一整套農業(yè)支持保護政策的不斷完善。

2016年,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將農作物良種補貼、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(yè)支持保護補貼,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(guī)模經營。截至目前,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覆蓋2.2億農戶、近13億畝承包地,畝均補貼約95元、戶均補貼約564元,普惠性強,實實在在增加了農民收入。

針對今年化肥、柴油等農資價格明顯上漲的情況,中央財政安排200億元左右資金,對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發(fā)放補貼,進一步釋放支持糧食生產的積極信號,穩(wěn)定了糧農收入。

增加糧食產量,需要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現代化農機的支持保障。作為一項重要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,從2004到2020年,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累計投入2392.42億元,累計扶持3800多萬農民。

今年,中央財政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,新增20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,年度資金規(guī)模達到190億元。同時,將育秧、烘干等方面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,提升農業(yè)機械化水平。

據統(tǒng)計,目前,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.25%,其中,小麥、水稻、玉米三大主糧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80%。

從良種到農資,從種植到銷售,財政對糧食生產和種糧農民給予了全過程全方位的支持。

“去年以來,我國糧食價格處于高位,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(xù)高漲,今年中央財政繼續(xù)穩(wěn)定種糧農民補貼,一次性拿出200億元補貼種糧農戶,再加上農業(yè)保險等政策的實施,農民種糧更有底氣、更加安心。”李國祥說。

藏糧于地夯實糧食生產能力

糧食生產,面積為“王”,穩(wěn)住了種植面積,就穩(wěn)定了糧食生產基礎。今年秋糧生產,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超過2000萬畝,全國秋糧種植面積超過12.9億畝。

“今年,中央首次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,首次把糧食產量納入宏觀經濟調控目標。各級黨委政府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,層層壓實面積。同時,中央財政及時下撥各項救災資金、提高最低收購價格等舉措,調動了農民積極性,保證了糧食面積,為全年糧食高位增產夯實基礎。”李國祥說。

近年來,中央財政不斷優(yōu)化完善耕地保護政策,落實藏糧于地戰(zhàn)略,夯實糧食高產基礎,堅持向耕地要產量。

為了把黑土地這個“耕地中的大熊貓”保護好、利用好,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16億元,啟動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,支持在適宜區(qū)域推廣保護性耕作4000萬畝。今年,中央財政新增12億元,年度資金規(guī)模達到28億元,支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擴大到7000萬畝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中央財政將支持全國完成1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任務,黑土耕地質量明顯提升,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10%以上。

穩(wěn)住糧食安全“壓艙石”,高標準農田功不可沒。“我家有48畝地,過去種大豆和玉米,產量不高,收成也不好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后,基礎設施條件好了,耕地質量提高了,傳統(tǒng)作物都增產了,還能輪作、套種其他經濟作物,收入翻了一番。”黑龍江省寶清縣小城子鎮(zhèn)太平村村民王純寶說。

2019—2020年,財政部共安排農田建設補助等資金1396.28億元,會同有關部門共推動落實新建1.6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(含高效節(jié)水灌溉面積0.4億畝)。今年,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農田建設補助等資金787.82億元,比上年增長12.2%。同時,推動地方政府投入88億元。

今年,中央財政繼續(xù)支持加強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,在2020年8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的基礎上,又增加了1億畝。

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科技局局長楊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高標準農田道路通達率、土地平整程度顯著提升,灌排渠系等水利設施得到完善,同時采取了各類土壤保護和科技措施,產能普遍提升10%—20%,抗災減災效果明顯。

“從實踐來看,8億畝高標準農田能夠穩(wěn)定保障8000億斤以上糧食產能,占我國年糧食總產量的60%以上。”楊鵬告訴記者,2021—2030年,國家規(guī)劃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4億畝、改造提升2.8億畝,到2030年將累計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,此舉能夠穩(wěn)定保障1.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,將更加有力保障我國糧食安全。

三大主糧保險讓農戶吃下“定心丸”

十月初正值秋收,山西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,多地遭遇時間久、范圍廣、強度大的降雨天氣。受持續(xù)強降雨影響,汾陽市涉農區(qū)不少農田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和淹泡,農作物受災。好在汾陽市政府與保險機構迅速在全市開展農業(yè)保險集中理賠,及時為受災農戶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
“我們村遭遇了幾十年不遇的洪澇災害,玉米損失慘重,現在保險公司正在理賠中,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,我們補種些小麥,爭取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。”汾陽市賈家莊鎮(zhèn)西陳家莊村村民閆洪文說。

據了解,今年汾陽市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為61.45萬畝,市財政年初出資700余萬元,為農民參加農業(yè)保險,政策性農業(yè)保險承保的面積為51萬畝,承保率達到83%。災情發(fā)生以后,汾陽市政府積極組織保險公司開展理賠定損工作,預計理賠金額達到3980萬元,將農民損失降低了60%以上。

政策性農業(yè)保險是支農惠農的一項重要舉措。2017年起,我國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200個產糧大縣,啟動三大主糧作物大災保險試點,將保障水平在覆蓋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,提高到“直接物化成本+地租成本”。2018年,在其中的6個糧食主產省選擇24個糧食生產大縣,部署開展為期3年的水稻、小麥、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,推動保障水平實現“直接物化成本+地租成本+勞動力成本”全成本、全覆蓋,積極探索開展糧食收入保險。

今年,財政部會同農業(yè)農村部、銀保監(jiān)會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,在13個糧食主產省份約60%的產糧大縣,針對稻谷、小麥、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。中央財政共安排三大糧食作物保費補貼資金148.69億元,占今年保費補貼資金總額的44.6%,覆蓋500個產糧大縣,約占實施地區(qū)的60%;2022年實現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。同時,本次擴大政策實施范圍,還將適度規(guī)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都納入了保障范圍,契合新型經營主體的風險保障需求,政策實施范圍內的全體農戶可自主自愿投保。

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農業(yè)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、研究員張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提高了保險保障程度,有力兜底了種糧風險,保證種糧不虧,從而激發(fā)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,使糧食播種面積得到穩(wěn)定和增加,避免了土地撂荒或棄耕棄種,這樣有利于穩(wěn)定糧食生產,保障糧食安全。

有關專家認為,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,是中央財政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聚焦國計民生的重要體現。自2007年實施農業(yè)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,財政部累計撥付保費補貼資金2201億元,年均增長21.7%,持續(xù)為我國農業(yè)生產保駕護航,在穩(wěn)定和提高種糧農民收入、穩(wěn)定糧食生產和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。

支持打好種業(yè)翻身仗

種子是農業(yè)的“芯片”。種子安全與否,決定了糧食安全與否,所以種業(yè)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是我國糧食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。

從2015年以來,中央財政持續(xù)實施制種大縣獎勵政策,支持范圍涉及玉米、水稻等7大作物領域,累計安排制種大縣獎勵資金54億元,支持23個省份及新疆兵團98個制種大縣(師),已建成高標準種子田280萬畝。

今年,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制種大縣的支持力度,支持資金從10億元提高到20億元,并進一步優(yōu)化調整制種大縣獎勵政策,全面推動國家級制種基地轉型升級。在現有國家級制種大縣范圍內,聚焦稻谷、小麥、玉米、大豆、油菜等重點糧油品種和種子生產、加工短板弱項,創(chuàng)新基地建設和發(fā)展模式,推動優(yōu)勢基地和龍頭企業(yè)合作共建,強化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裝備應用,促進種業(yè)轉型升級,實現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此外,今年以來,中央財政還加快推進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,推動種業(yè)產業(yè)鏈現代化;大力推廣農業(yè)生產社會化服務,重點滿足小農戶在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規(guī)?;a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的專業(yè)化服務需求;充分發(fā)揮基層農技推廣作用,支持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科技服務企業(yè)等為科技示范主體開展穩(wěn)糧增產和關鍵技術、優(yōu)良品種示范推廣等。

在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持政策下,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良種已基本實現全覆蓋,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95%以上,真正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上了中國種。

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weuufuk.cn